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潘文婷 通讯员 庞志海 彭宜
(相关资料图)
今年以来,深圳市光明区玉塘街道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稳经济大盘的决策部署,打好“加、减、乘、除”组合拳,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疏通经济运行“堵点”,打通高质量发展“瓶颈”,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今年前三季度,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204.32亿元,同比增长12.2%,规上工业增加值位居全区第一。
玉塘街道亿和(光明)精密制造产业园区。
精做“加减”法,答好对企服务“满意卷”
创新政策做“加法”,厚植发展底蕴。创新出台《玉塘街道关于进一步强化经济工作的17条措施》,包含招商、稳企服务、产业空间管理、统计服务等4方面17条优化营商环境措施,努力用心用情用力服务企业。依托粤港澳先进制造业产业联盟,在全区率先成立“红色引擎”先进制造产业链党委,将先进制造产业“链上”42家企业党支部、355名党员纳入党委统管,打通产业链堵点,推动先进制造业互联互促、资源共享,今年前三季度,先进制造产业链实现产值556.72亿元。创新开展规下工业企业上下游订单对接服务,主动为其与意向企业牵线搭桥,“点对点”对接,有效提高订单对接成功率。目前已为3家规下工业样本企业成功对接并产生有效订单,订单金额约650万元。
服务流程做“减法”,提高办事效率。创新建立分级分类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工作机制,形成“诉求收集、分类转办、响应速度、限期反馈、评价打分、督导通报、总结分析”规范化工作流程,响应速度实现“1日分拨、3日必答”。在全区首推“1+N”企业服务体系,以街道企业服务中心为核心,首批设立8个园区企业服务之家,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培训辅导等全方位服务,辐射带动街道500余家工业企业提质增效。
巧做“乘除”法,强化固定资产投资挖掘企业潜能
固定投资做“乘法”,发挥乘数效应。投资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玉塘街道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投资的“乘数效应”,带动辖区产业发展。全力做好土地整备费用纳统工作,成功将田寮中学建设工程、长圳学校改扩建工程、玉德路市政工程等五个项目土地整备费用纳统,纳统金额2.02亿元。
据了解,玉塘街道把工业技改作为全年重点工作抓实抓好,由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带动全街道中层干部挂点挖潜,深入企业开展技改“扫楼”全覆盖行动,全力挖掘企业增长潜力。
截至目前,累计走访服务企业760家次,共挖掘技改项目70个,其中40个已成功入库,预计全年技改任务可完成投资19亿元。围绕“以项目促发展、以空间保障促优质产业发展”思路,结合全市“20+8”战略产业布局、区“十四五”规划和《玉塘街道综合发展规划》,围绕智能制造与研发集群、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文创旅游产业圈,玉塘街道共策划和储备了片区项目76个,包括产业空间保障项目7个、先进制造与服务配套项目16个、公共服务与文创旅游项目29个、基础设施支撑项目10个、城市品质与形象提升项目14个,预估总投资约558.35亿元。
破解难点做“除法”,减轻企业负担。玉塘街道围绕破解企业发展“堵点”“痛点”“难点”,积极搭建重点企业搬迁安置平台、银企对接平台、招工用工平台,降低企业综合成本。提前介入全区“5+8”连片产业空间项目,与项目前期服务商加强对接,深入走访、收集完善片区范围内重点企业搬迁安置诉求,协助区相关部门制定企业搬迁安置方案,摸排和收集空置产业空间信息。
截至目前,已摸排出空置面积约11.94万平方米。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引进建设银行和杭州银行,目前辖区已落地6家商业银行共9个网点,拓宽辖区内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开展“下沉社区稳企促融资”行动,联合银行机构主动深入园区摸清中小微企业融资诉求,促进金融精准滴灌,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今年以来累计帮助企业融资约21亿元。
审读:谭录岗 肖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