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30日举行的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国际论坛上,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周庆元,聚焦学校与印尼任抹州立理工学院的合作实践,向来自国内外的参会嘉宾分享了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的国际化办学之路。
学校通过开展贯通式培养、融合式培训,打造混编式团队,建设开放式资源、国际化标准,构建了“四式一化”国际化范式,打造特色鲜明的国际化办学格局。同时,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汇聚“走出去”企业,共同构建海外知行学院、师资培训中心、1+X推广中心、语言中心“四位一体”的海外对接体系。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周庆元
【资料图】
近年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引进+融合”,加强国际化专业建设;通过“升学+竞赛”,培养学生国际化素养,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不断深化“国别+专业、人文+专业”建设,拓展贯通式培养模式。
自2018年9月起,学校与江苏德龙镍业有限公司成立“常州机电—德龙镍业知行学院”,共同开设订单班,服务企业“走出去”和人才本土化战略,提升印尼籍员工技术水平,促进人才本土化发展水平,扩充融合式培训内涵。
周庆元表示,在提升混编式团队合力方面,学校共建智能制造技术科技园。通过“三方共建、人员互聘、协作共享、文化交流”,开展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与员工培训,培养当地紧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当地产业转型升级。
依托工业机器人技术等优势专业,学校联合举办国际学术论坛,及人工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大赛等多项智能制造技术国际技能竞赛,为留学生切磋技术、增进交流提供平台,为企业培养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多措并举集聚开放式资源。
论坛现场
办学过程中,学校通过校企共同开发3D打印技术、数控技术等技术标准,对当地教师、技术人员开展培训。通过“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职业教育国际联盟”等人才培养联盟在印尼任抹理工学院等当地高校推广,提升当地办学水平。
为加深印尼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发挥文化交融力量,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中国概况”“书法”等课程,组织“我爱常州”演讲比赛、包饺子、剪窗花等活动。此外,安排留学生到德龙镍业公司参观、实习,并定期邀请德龙镍业管理人员、工程师到校开展讲座,促进对中国企业文化的认同。
周庆元表示,今后,学校将积极争取和承接各类优质国际化资源,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培养一批拥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了解多元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参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进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发展阶段,全面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潘晓飞
编辑 罗秋红
二审 王雨
三审 岳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