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秀
(相关资料图)
她从鲁山偏远的大山深处走来,带着乡野的芬芳,仿若一朵朴实的山野花,盛开在人生最需要的地方。
她叫柴晓惠,鲁山县第三十四初级中学语文教师,瘦弱的身子裹带着勤劳的沧桑,黑瘦的面容里泛着倦意。清澈的眼眸灵动有神,说话悦耳,条理清晰,动情处,眉宇间流动着喜悦的色彩,是那种耕耘与收获的自豪。
她三十出头的年纪,却有着十一年的党龄,大学时入的党。
从教十载,时光荏苒。在岁月里守望一片蓝天,种桃种李种春风,在同一块花圃里四季劳作,以梦想当种子,带着蒲公英的花絮,一起憧憬,一起放飞,一起追逐山外的风景。
踏上从教之旅
她出生在农村,懂得乡村教育的不易。她说,她爱教师这个职业。2012年大学毕业后回到了生养她的鲁山,毫不犹豫地考了教师,被分到了鲁山西北山区的第三十四初级中学。
那个落叶缤纷的秋天,她踏上了自己期待的从教之旅。记得报到那天,从县城乘班车出发,五十多公里的山路,陡坡起伏,蜿蜒颠簸,眩晕和不适,让她原本激动和期待的情绪,一下子有了怅然的失落和焦虑。到了大山一隅的学校,才真正体会到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真实含义。两班的语文课加上班主任工作,冗杂繁重,那一刻她想到了退缩和反悔。然而,当她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渴望求知的眼神和欣喜的笑脸时,便忘却了种种杂念。课间,一个小女孩拉着她的手说:“老师,您来教我们,我们太开心了,听说教我们的老师离开了,您可不能走啊。”望着一个个围拢在身边的学生,她的身体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山区的孩子们是多么需要老师啊,怎能逃离呢?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她决定安心留下来,这一留就是十个春秋。
她把所有的情感深扎在大山的土壤里,和贫穷落后的山村孩子融为一体,成了孩子们亲切的“姐姐”。白天,她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一起吃饭,一起快乐。夜晚,当孩子们熟睡时,她耐心查房,为这个矫正一下睡姿,为那个悄悄盖好被子,直到放下心来,才静静离去。
高兴彬,一个残疾男孩,突然不来上学了,她的心被揪着。这是个家庭贫困的孩子,从小失去母亲,哥哥结婚后,嫂嫂因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也留下两岁的孩子离开了这个苦难的家。从此哥哥外出打工,年迈的父亲在家带孩子,家里贫困潦倒,高兴彬辍学的理由是减轻家里负担。政府在扶贫,学校要扶志,他还是个孩子怎么能失学呢?柴晓惠走进了那个贫穷的家,不厌其烦地讲道理,才算把高兴彬带回了班,可过完寒假,高兴彬又不来了。
在返校第一节晚自习后,柴晓惠重新踏上家访的路。走在山间崎岖的小道上,寒冷的风嗖嗖吹过来,林间的枯枝败叶瑟瑟作响,冬夜笼罩下的阴森和可怕,丝毫动摇不了她的信念:我的班级、我的学生,一个都不能落下。
柴晓惠以一个女性的坚韧和勇气,走了一遭又一遭,终于再次把高兴彬带回了学校。
山区贫困家庭多,贫困学生多,临近青春期的学生,常常被衣衫褴褛的困境伤及自尊,心理波动较大,柴晓惠借助学校的春风行动和政府的扶贫基金项目,为高兴彬等贫困生报了名,解决了孩子们急需的衣服、鞋子、学习用品,这些社会的温暖援助,抚慰了孩子们枯竭的心灵。但还远远不够,改变学生灵魂深处的意识,疏导和鼓励显得尤为重要。“贫困是短暂的,走出贫困阴影,发奋图强,活出个人样,彻底改变人生,我们山里的孩子哪个都不差。”柴晓惠的声音在山区教室里、校园的上空,响了一年又一年。
赵闪闪,略有智障的女孩。新学期刚来上课,要么啃着大馒头左顾右盼,要么趴下睡觉,涎水浸湿课本。以前的语文成绩0分或者1分,浑浑噩噩到了初三,基础几乎为零。既然来了,就不能不管。有一天,柴晓惠把她叫到身旁说:闪闪读书声音好听,老师特喜欢你读书。赵闪闪冲她一笑摇摇头。要不这样,老师读一句,你跟着读一句好吗?赵闪闪开心极了,眼里闪着光。就这样,一句一句地教,一句一句地学,经过无数次训练,赵闪闪居然能独立读完一篇课文了。柴晓惠开始给赵闪闪讲题,从简单入手,循序渐进,期末考试,赵闪闪考了五十多分,这是她一生最为荣耀的时刻。
赵闪闪的妈妈打来电话,声音带着哽咽:“感谢柴老师,孩子从没有考过这么多分,您在她生命里照进了一束光。”
艰辛的从教之旅
十年耕耘路,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生,柴晓惠的个人生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结婚生子,在县城安了家,唯一不变的是她从没离开三十四中。家里的亲人都在鲁山县城生活,而她却在偏远山区教学。十年间,春夏秋冬,一趟趟地往来奔波,她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那里有她可爱的学生。
记得在她怀孕七个月的时候,依然担任着班主任,天天挺着大肚子忙前忙后。生完孩子三个月,还在产假期间,她实在太想学生,就回了趟学校,刚进校门,全班学生闻讯蜂拥而来,把她团团围住。一个学生带头说,老师,我们想你了,你回来吧,我们帮你带孩子。柴晓惠说,那场景让人泪目,至今难以忘怀。
2018年期末,大雪封山,班车停运,柴晓惠被隔在县城。为了不耽搁孩子们的课程,她高价租来出租车,可车行至瓦屋乡就不能前行了。无奈之下,她找根棍子徒步翻山越岭,一路上跌倒再爬起来,凭着坚强的毅力走完了二十多里山路,准时出现在晚自习课堂上。等上完课,她抱着肿胀凝血的膝盖再也站不起身来,可第二天照样精神饱满地出现在课堂上。
最痛心的是年幼的儿子,由于教学工作繁忙,六个月就不得不断奶,留给县城的家人带养。晚上,当电话里传来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叫,她不禁泪流满面。正值哺乳期戛然断奶,胸脯胀疼,难受时她只能找一处僻静的地方悄悄把奶水挤掉,这本该喂养宝贝儿子的母乳无声地洒落在山区校园的角落。说到这里,柴晓惠泪水夺眶而出,饮泣低吟:我愧对亲生孩子,更加愧对家人。
去年3月,孩子眼上做了个小手术,柴晓惠抽出时间回到县城医院看望孩子,下午还要回到学校去。孩子哭着说:妈妈不要走,再抱我一会儿。
妈妈要回去上课,再晚就坐不上最后一趟班车了。
孩子停了停,噙着泪水说:那,妈妈你走吧,我在家听话……
柴晓惠说,那天她是跑着离开医院的,她不想让孩子听到她的哭泣声。
儿子如今5岁了,他们母子聚少离多。今年春天的一个下午,柴晓惠在县城过完星期天,又要离家上班走了,儿子突然拉着她的衣襟哭泣说:妈妈,能不能多陪我一天啊?那一刻,她的心似刀割般难受,泪水涌满双目。她强力压抑住自己的情感,转身离去。她埋头坐在车上,一路泪流不止,只能在心里默默说:可爱的孩子,妈妈对不起你,更多山里的娃,更需要妈妈,长大后你会懂的。
等新学期开学,要把儿子带到土门去上幼儿园,天天陪着孩子。她说。
有没有可能调回县城或县城附近的学校?
有可能,机会很多,每年都有选调考试。
为什么不考虑回到家人身边?
柴晓惠隔窗望着远方,仿佛心又飞回到了遥远的山区:习惯了,不舍得。那里有我太多的牵念,有更多家长和学生的期盼。山里人真挚和质朴的情感,刻在我心里,身上好似有一种难以卸下的重托,无法辜负。
从教之旅感动多
年复一年的坚守,用心去呵护大山深处的每一棵幼苗,她愿和孩子们一起追梦。有一种爱,叫默默奉献,有一种喜悦,叫累并快乐着。
刚毕业的赵闪闪来信了,虽然字迹歪歪扭扭,整篇没有标点,但这是一个智障女孩的真情流露:别人说我一无是处,废人一个,是您给了我生活下来的勇气,原来自己还可以做很多事情,感谢遇见您,一辈子也忘不了您……
高兴彬要去上技校了,他要学一技之长,帮助家庭,回报社会。
柴老师,您还在三十四中吗?还那么累吗?我今年考上大学了,暑假回去看您,感谢您曾经孜孜不倦的教诲……这是柴老师教过的一个男孩写的信。
柴老师,我爱您。您是我的终身老师,是一位慈祥而严苛的母亲,给我无穷无尽的力量,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都能想起您。我大学毕业已经找到了如意的工作。遥远的祝福,问安。这是最早教过的一个男生。
柴老师,下学期孩子就交给您了……
柴老师,您千万别调走,很多孩子还指望您啊……
柴老师,您在这里有什么困难只管说,我们都会帮你的……
面对葱郁的大山,面对熟悉的校园,面对淳朴厚道的学生家长,柴晓惠感动不已。感动这些年,一批批山里孩子在她的引领下,走向更大的天地,这是因果轮回的最大激励和馈赠。
她不愿离开山村教育的校园,也从没想过要离开。
无意间发现一封柴晓惠2020年7月写给毕业生的一封信,摘录如下:
亲爱的孩子们:
时光如梭,不知不觉间你们就要告别母校,展翅高飞了。
经历过无数的喜悦,有过太多的伤感,但当你们真正离别的时候,除了祝福,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你们每张稚嫩的脸庞,个个清澈的眼神,总在我脑海中浮现。自从做了你们的老师,我们便结下了这段师生情。每天早上站在楼上看着四面群山环绕,氤氲着雾气,别有一派田园风情。可你们需要走出去,到外面的大千世界看看,海阔天空,总得翱翔一番。我肩负着这样的重任,要帮助你们储备走出去的能量,给你们插上飞翔的翅膀。我是班主任,喜欢你们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尽管有的调皮,有的闪烁着不确定的迷茫,可我把你们每个人都视为宝贝。我大把的时间用在和你们磨合的过程中,饰演着各种角色。有时像保姆,打理你们的生活,为你们服务,24小时待命服务,我乐此不疲;有时我像严厉的家长,苛刻地矫正和规范你们的言行;有时我成了心理辅导员,严密观察,及时与你们沟通、疏导;有时我成了警察,密切注意你们的动向,发现违规苗头及时扼杀和制止;有时我成了恨铁不成钢的唠叨妈妈,尽管我知道这样让你们厌烦,甚至背地里骂我,可我依然痴心不改。我见证和参与了你们在学校的点点滴滴,你们的青春成长里有我,爱从不曾缺席,我已经感到极大的欣慰了。
我坚守着这份重任,用爱去守护你们,只为春暖花开。一年四季的耕耘和等待,只为金秋收获。欢乐与痛苦,眼泪与汗水交织着,我在灯光下安静地回忆,面对曾经的你们,我发怒过,怨恨过,可我知道,你们的调皮、顽劣又何尝不是孩童的纯真呢?
亲爱的孩子们,你们毕业后,即将飞向更广阔的天空,纵使我有太多的不舍,但我明白,雏鸟只有离开窝巢,经历风雨,才能有所作为。这是你们走向成功的蝶变,愿你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载一船灿烂的星辉,驶向人生美好的彼岸。无论你们将来人生如何,我都为你们祝福和自豪。
永远爱你们的老师
读完这封信,转身回眸,仿佛看见柴晓惠在乡村的山岗上,舞动着柔弱的身躯,纤云拂月,洒下一缕缕春风,身后是一片丰硕飘香的果园,一枚枚桃李晶莹闪亮……